• 陈用卿紫砂壶底款特点__紫砂之家

    陈用卿 紫砂壶底款的特点主要包括篆书款识和独特的书法风格。 陈用卿的紫砂壶底款通常采用篆书,这种书法形式在古代被认为具有古朴典雅的美感,能够为紫砂壶增添一份历史和文化底蕴。此外,陈用卿的落款字体模仿钟繇的字帖,书法风格朴拙而细致,这种书法特点在紫砂壶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。 陈用卿的紫砂壶底款不仅具有艺术价值,还反映了他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。他的作品通常样式工致丰美,如莲子 、汤婆、钵盂、圆珠...

    2025-01-07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陈用卿款紫砂壶鉴定指南__紫砂之家

    陈用卿,这位活跃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(公元1577 - 1644年)的宜兴制壶高手,素有“陈三呆子”的俗名,在紫砂艺术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据明朝周高起著《阳羡茗壶系》记载,陈用卿制品工整规范,不落俗套,如钵盂、圆珠诸器能做到不规而圆。他虽有“陈三呆子”之号,但在制壶上却极富创造精神。不仅在整体的做工与设计上,有自己的优势,而俊美之特点,在保证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...

    2025-01-05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紫砂的特点__紫砂之家

    紫砂壶,以其独特的材质、精湛的工艺、朴素的造型以及富含文化内涵的装饰,被誉为陶艺中的奇葩,国家的瑰宝。在宜兴这片拥有7000多年制陶历史的土地上,紫砂壶虽仅有600多年的历史,却已成为后起之秀。学界普遍认为,宜兴紫砂的起源可追溯至北宋时期。然而,从北宋到明万历年间,紫砂壶的制作还处于原始初创阶段,即“草创期”。陶艺家们开始掌握紫砂泥 的特性,运用制缸瓮的工艺...

    2025-01-04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8对双胞胎18款器型90壶友分不清

    紫砂壶的造型演变,自明代至今,可谓是浩瀚如星海,纷繁而夺目,精品迭出。 其中不乏一些“长相”神似的壶型,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! 1.井栏 汉铎 井栏 井栏 壶,顾名思义,其造型源于“井栏 ”一词。井栏 即井之护栏,亦名井床,井干。高井栏 壶型的灵感来源于井栏 ,即井之护栏,亦名井床,井干。高井栏 壶身虽圆似方,沉稳而不凝滞,壶把是飞把。 点图查看▶李昌鸿 井栏 汉铎 汉铎 ,即汉朝之铎。汉铎...

    2025-01-03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黄玉麟清末制壶巨匠的传奇之路__紫砂之家

    黄玉麟,清末著名的制壶大师,其作品以选泥讲究、莹洁圆润、精巧古雅而著称。他生于江苏丹阳,后因战乱迁居宜兴蜀山,自幼展现出对制壶艺术的浓厚兴趣。 在学艺过程中,黄玉麟得到了邻居汪升义(汪胖子)的指点。汪胖子是细货高手,尤其擅长花货竹器,拥有一把邵氏祖传的《鱼化龙 》壶。黄玉麟被这把壶深深吸引,常常并琢磨其造型与神韵。汪胖子看出他的心思,虽然一开始以戏谑的方式拒绝教他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鲍利安非遗传承人与陶艺大师__紫砂之家

    鲍利安 ,是江苏省的陶瓷艺术大师和工艺美术大师,同时也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,并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、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、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多个组织中担任会员。此外,他还是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。 鲍利安 在陶艺领域的成就斐然,曾多次受邀前往美国、韩国等国家进行陶艺交流,更在2005年受邀前往日本举办个人紫砂艺术展。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陶瓷展评中获奖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高建芳与宜兴紫砂艺术__紫砂之家

    茶,宁静而浪漫,生命之绿静待来年;壶,热烈且包容,温润如玉存香茗山泉。宜兴壶,尤为茶人钟爱,虽地域变迁,我之情依旧。 秋日访常州青果巷,文人雅士家辈出之地,令人敬仰。得空便往宜兴,赏壶识制壶大师。宜兴壶,艺术品之贵,源于陶泥之稀,大师之手,泥土化艺术品,魔术般令人惊叹。 友人徐清引领,至其师高建芳 家。高建芳 ,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、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,师从蒋蓉 大师,女子中翘楚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顾道荣紫砂老将壮志不减情系紫苑__紫砂之家

    本应享受悠闲晚年,沉浸在家庭和睦之中的著名高级工艺师顾道荣 先生,却依然对紫砂壶艺术情有独钟,难以割舍。 顾道荣 先生出身于宜兴潜洛村,一个世代以制陶为生的地方。自幼年起,他便在父母的熏陶下,帮忙捏泥条,逐渐展现出在紫砂领域的非凡才华。年仅18岁,他便踏入高手云集的陶业合作社,师从紫砂花货泰斗朱可心 ,并得到顾景舟、蒋蓉 等紫砂大师的悉心指导,制壶技艺日益精进。 然而,命运多舛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顾景舟测绘手稿邵元祥壶

    顾景舟,被誉为紫砂界的泰斗级大师,其壶艺精湛且精通测绘技艺。他总结了一套精准的尺寸标准,并将这些经验记录于测绘手稿中,手稿详尽介绍了泥料收缩率、干湿度控制等关键技术,深入剖析了壶体构造、线条走势及成型角度的掌握,这是他一生智慧与心血的结晶。 邵元祥,是明末清初宜兴的制壶艺人,其生卒年不详。《阳羡砂壶图考》中记载,邵元祥制作的壶器坚实,风格接近亨裕、亨祥,但精细度稍逊。 现在提及的图纸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顾景舟测绘手稿菱角咖啡具

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,紫砂厂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,制作了许多远销海外的紫砂工艺品。鉴于外国友人常喝咖啡的习惯,当时采用了里白釉外紫砂的装饰方法来制作紫砂器皿。 顾景舟创制的菱角咖啡具,便是为出口而设计的。这套咖啡具包括咖啡壶、杯、碟、奶杯和糖缸,造型简洁且富有韵味。 此外,松鼠葡萄 套组、玉露诗文套组、高腰线提梁壶套组等作品,也都融合了施釉工艺,曾在拍卖市场上取得不俗的成绩。 展开剩余全文 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顾景舟测绘手稿莲贡罐

    顾景舟,被誉为紫砂界的泰斗级大师,其壶艺精湛,且精通测绘技艺。他总结了一套精准的尺寸标准,并将其记录于测绘手稿中,详尽地介绍了泥料收缩率、干湿度控制等关键技术,深入剖析了壶体构造、线条走势及成型角度的掌握,这是他一生智慧与心血的结晶。 顾景舟不仅在光素器上成就斐然,还精通花器、筋纹 器的制作,对各类杂件的制作也得心应手,堪称紫砂界的全才。 他设计的莲贡罐,有720CC、540CC、360CC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顾景舟测绘手稿竹节壶

    顾景舟,被誉为紫砂界的泰斗级大师,不仅壶艺精湛,更精通测绘技艺。他总结了一套精准的尺寸标准,并记录于测绘手稿中,详尽介绍了泥料收缩率、干湿度控制等关键技术,深入剖析了壶体构造、线条走势及成型角度的掌握,这些成就都是他一生智慧与心血的结晶。 在宜兴这片竹的海洋中,竹节壶成为了紫砂壶艺术与竹文化融合的典范。得益于丰富的竹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象,陶艺家们常常以竹为灵感,巧妙地将竹段 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顾景舟测绘手稿砂罂壶

    顾景舟,被誉为紫砂界的泰斗级大师,其壶艺精湛,精通测绘技艺。他总结了一套精准的尺寸标准,并记录于测绘手稿中,详尽介绍了泥料收缩率、干湿度控制等关键技术,深入剖析了壶体构造、线条走势及成型角度的掌握,这是他一生智慧与心血的结晶。 砂罂壶,这一名称源自北宋诗人梅尧臣的《宛陵集》中诗句“雪贮双砂罂,诗琢无玉瑕”,其中的“砂罂”即指紫砂壶。此外,欧阳修的“喜共紫瓯吟且酌,羡君潇洒有余清”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顾景舟测绘手稿汉铎

    顾景舟,被誉为紫砂界的泰斗级大师,其壶艺精湛,且精通测绘技艺。在其艺术生涯中,他总结了一套精准的尺寸标准,并将这些经验记录于测绘手稿中。手稿详尽介绍了泥料收缩率、干湿度控制等关键技术,深入剖析了壶体构造、线条走势及成型角度的掌握,凝聚了他一生的智慧与心血。 汉铎 壶,源于清代书法家梅调鼎的参与制作,其铭文“以汉之铎,为今之壶。土既代金,茶当呼荼”揭示了其由来。此壶仿制自汉代礼器兼乐器“铎”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顾景舟测绘手稿大亨德钟

    顾景舟,被誉为紫砂界的泰斗级大师,其壶艺精湛,且精通测绘技艺。他总结了一套精准的尺寸标准,并将其记录于测绘手稿中,详尽介绍了泥料收缩率、干湿度控制等关键技术,深入剖析了壶体构造、线条走势及成型角度的掌握,这是他一生智慧与心血的结晶。 一日,著名画家唐国新偶然得到一把壶盖破损的大亨德钟 壶。唐国新与顾景舟交往甚密,于是将壶带给他鉴定。顾景舟鉴定为真迹后,主动提出为此壶配置一个新盖。...

    2024-12-31 0次

    阅读更多